• 1
  • 2
  • 3
  • 4
学科建设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源于20世纪60年代阜新煤矿学院的通风教研室。1988年开始招收通风与安全专业的本科生;1998年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招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0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安全管理工程博士点,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0年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被确定为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学科提升计划层次;2011年建设首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批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工程;2024年再次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科学术团队专业、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2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1人,国家煤矿安全技术专家4人,全国煤炭行业653工程矿井通风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支,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攀登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20余人次,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1人,辽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1人。

学科深耕矿井智能通风决策与管控、煤炭自燃火灾防控理论与技术、瓦斯灾害防治与利用、职业安全健康、碳封存及利用理论与技术、应急技术与管理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研究。学科已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培养了万余名安全管理人才。其中,培养了一批政府管理人员,国家重点企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和技术骨干。

学科拥有矿山热动力灾害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煤矿火灾与瓦斯防控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框架下的中国国际卓越煤矿瓦斯治理中心、辽宁省煤矿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矿山通风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辽宁省化石能源低碳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8个。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80余项,与国家能源集团等国家重点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攻关课题40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0余项。

                                                          数据截止至202411




版权所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址: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南大街188号(葫芦岛校区)邮编:125105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阜新校区)邮编: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