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姓名:林佳星
导师:洪林
专业:安全工程
年级:22级
学历层次:硕士研究生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2000年1月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二、学习成绩
在课程学习方面表现优异,勤奋刻苦,成绩在专业名列前茅。研究生期间的平均绩点达到3.5(满分4分),多门核心课程成绩在90分以上。
三、学术成果
1.论文发表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其中,以第二作者身份在Scientific Reports(SCI 二区)发表论文两篇《Molecular modeling of CO2 affecting competitive adsorption within anthracite coal》、《Molecular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 of water content on CO2, CH4, and N2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2.专利、学术竞赛、参会等其他科研成果
在学科竞赛中也屡获佳绩,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2023辽宁省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创新与学术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参加2023年第六届国际矿山安全会议,学习更多关于研究方向的专业知识。
3.参与科研项目
积极参与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如22-1166煤微孔填充甲烷相变致灾机理研究、24-2171复杂地质条件三软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精准预测及防控研究、23-2148沈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林盛煤矿5、7、12煤层顺层孔的排放半径及有效排放时间报告项目、23-2078岩巷掘进过程中粉尘高效治理技术及装备研究。在课题中承担的工作:测试煤样的低温氮吸附等温线,分析煤样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为课题研究提供基础参数。
四、经验分享
学习方面:在学业方面,我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严谨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方面,研一我通过自学和与老师交流,掌握了对模拟软件的使用,为后续写论文做好了准备工作。
科研方面:在科研领域,我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在项目中,我负责实验方面的相关工作。在科研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从实验室到模拟再到理论总结的每一步都是充满挑战,但也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对煤微观吸附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终,在该方向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这让我对未来的学术道路充满了信心。
生活方面:在生活方面,我乐观主动,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遇到困难及时沟通及时解决,不懒散,每天完成制定的学习计划,并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以此增加自己的阅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总结:回首过去,我既庆幸自己三年来的改变,更期待未来的自己。未来的道路上,我会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释放能量,追逐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