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姓名:胡东杰
导师:李宗翔教授
专业:安全科学与工程
年级:21级
学历层次:博士研究生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96年11月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二、学习成绩
在课程学习方面表现优异,勤奋刻苦,成绩在专业名列前茅。研究生期间的平均绩点达到87.14,多门核心课程成绩在85分以上。
三、学术成果
1.论文发表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SCI 二区)发表论文《Coal pyrolysis law and mechanism of index gas generation in Linsheng Mine》,在Langmuir(SCI 二区)发表论文《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n Surface Reactivity and CO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Bituminous Coal during Room-Temperature Oxidation》,在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SCI 二区)发表论文《Effects of stratified mining on the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ower coal layers》,《Effect of collapse column structure on oxid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tuminous coal》,《Construction of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in KunNing coal and analysis of Macro-Micro oxidation characteristics》等。
2.专利、学术竞赛、参会等其他科研成果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授理发明专利一项;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多次参加《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燃烧学学术年会》、《辽宁省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论坛》等会议。
3.参与科研项目
积极参与多项重要纵向科研项目,是《多风井复杂网域矿并火灾时期反风灾情演变及控灾预案策略研究》、《煤体CO2-固粒气爆致裂裂隙维持增透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煤矿热动力灾害防控技术与装备”子课题,矿井火区瓦斯(煤尘)爆炸耦合致灾机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科研项目的主要参与成员。硕博期间参与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现场参数测算、实验研究以及撰写科研成果及报告等内容。
四、经验分享
学习方面:以澄净之心渴求真理,将学习视为涵养心智的过程。潜心钻研,精益求精,不断积累知识,以感悟学术之真谛,收获成长的厚度。
科研方面:科学研究如雕琢美玉,历经打磨方见真章。以执着态度和严谨精神面对每次实验,不怕艰辛,始终坚守创新初心,终会得到时间的嘉奖。
生活方面:保持平实心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坚定地走好每一步。以平和之心观世,以坚韧之性应世,终将在人生的历练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总结:
“澄怀味象,玉汝于成”,我始终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努力积累学识,并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科研成果。在科研过程中,我保持严谨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前沿,力求突破。国家奖学金的获得是对我努力的肯定,更激励我继续践行“诚朴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我将怀着感恩之心,继续以坚韧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学术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